新聞資訊
news
近日,隨著天津市和平區五大道湖南路步行街最后一塊透水磚鋪設完成,中能建路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區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工程全面收官。漫步在煥然一新的街區,青石板路延伸至英倫風情的鐘樓腳下,口袋公園里老人對弈、孩童嬉戲,海河步道旁騎行愛好者穿梭而過。
中能建路橋工程有限公司作為天津城市更新的重要力量,牢固樹立和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要求,著眼于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標準參與實施了五大道公園、南開海綿城市、和平區2025年市容環境治理等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天津城市更新標桿項目,立體繪制靚麗城市風貌。
以“創新+智慧”重塑城市肌理,激活城市文旅新動能
產業興,則城市興,文旅是城市文化自信的特色標識。
城市作為文化的載體,其發展脈絡中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基因。要真正讀懂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碼,必須沿著其文化傳承的歷史軌跡,探尋文化DNA的演變歷程。這種解碼過程,既是對城市文化本源的追溯,更是對其未來發展的文化啟迪。
老街區如何新生?是守舊如舊僅供觀賞,還是在新一輪發展中再次起跳?在天津市中心的“心臟地帶”五大道逛一逛,就有了答案。
坐落在五大道文化旅游區西北角的五大道公園是一座融合了地標性建筑、游客服務、巴士落客等多功能的英倫風格鐘樓主題公園。漫步在英倫風情的鐘樓之巔,紅磚穹頂下藏著天津六百年的光陰密碼——從精衛鳥紋飾到星空軌跡鐘表,從二維碼鐘無感購票到笑臉鐘AI捕捉游客歡樂瞬間,這座公園用創新實踐重新定義城市地標。
在五大道公園,最引人矚目的要數地下空間的探索中心,4200平方米的創新商業空間,以“在地文化+本土品牌+創新商業”為理念,融合自然教育、親子互動、社交消費與沉浸式體驗,打造面向家庭、青年與游客的探索型公共空間。更多自然共生、生活方式、潮流文創、天津傳奇、特色餐飲等多種品牌都匯聚于此,等市民游客一一探尋。
這座由中國能建路橋公司主導投資建設運營的公園,自今年海棠花節對外開放以來,備受市民游客的青睞。這不僅是中國能建“工程+文旅”融合的典范,更是探索城市文化傳承的生動實踐。
當夕陽為英倫風格的鐘樓鍍上金邊,晚風輕拂過五大道公園新綠的樹梢。絡繹的人群沿著洛陽道緩步前行,目光所及處,“民園1920街區”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畫卷,在暖橘色的光影中蘇醒。這條剛于今年7月煥新啟幕的360米步行街區,不僅是串聯民園廣場與五大道公園的紐帶,更以一場“無界更新”激活了百年五大道沉睡的肌理,讓凝固的建筑藝術在當代生活里重新呼吸。
此次改造過程中,中國能建路橋公司對街區內建筑立面與圍墻進行了全面修繕,鋪裝更新了路面及便道,打造了一批景觀節點與夜景燈光系統,布設全新的智慧化馬路家具,街區整體品質得以全面提升。
在風貌提升的同時,此次改造也著力解決居民生活“痛點”。針對里巷小院實施“微更新”計劃:更換防盜院門、修復老舊門窗、翻新樓道地坪,并對建筑外立面和圍墻進行保護性粉刷。與此同時,通過飛線入地、屋面排水系統改造等,消除安全隱患,更加彰顯“人民城市”建設理念。
改造后的“民園1920街區”,以嶄新之姿重新敞開懷抱,為市民游客帶來更加優質、舒適、安全的游覽體驗,也為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以“綠色+韌性”筑牢城市根基,繪就生態宜居新畫卷
在城市化進程加速的今天,如何讓城市在發展中留住綠水青山,成為時代賦予的重要課題。
由中國能建路橋公司參與投資建設的天津市南開區海綿城市項目涵蓋39個老舊小區、1個混接片區、3個公園以及495處混接點實施海綿化改造,是天津市提升城市韌性、改善民生的重點工程。
在海綿化改造項目過程中,項目團隊采取了“滲、滯、蓄、凈、用、排”等綜合措施,改變傳統建設模式,巧妙增加四層“透水”工藝,利用植草溝、滲水磚、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通過下水道管網分流雨水和污水,實現了建設點位污水全處理、雨水全收集、管網全覆蓋。針對排水管網雨污混接、汛期雨污水混排現象,打破以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慣例,結合設計方案采用臨時封堵、管道切改和管道廢棄封堵三種方式,從源頭消除黑臭水體,進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完善雨污水設施。
經過鋪設透水鋪裝、雨污水管道,再造檢查井,增添下凹式綠地,修建雨水花園等一系列改造措施后的小區,達到了“小雨不濕鞋、中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的要求,徹底解決了晴天雨水箅子有臭味、雨天污水冒溢、排水不暢等居民困擾已久的問題,綠化品質進一步提升、停車更加有序、出行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小區更加宜居。
老舊小區“面子”好看了,“里子”好住了,城市就“有里有面”了。
城市污水治理,一頭連著生態,一頭連著民生,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中國能建路橋公司參與投資建設的津沽污水處理廠三期項目是我國在建規模最大的泥水同治大型綜合性工程,也是近五年來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城市污水處理項目。項目日均處理45萬噸市政污水,服務面積達65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300萬人,每年可削減有機污染物約6萬噸,同時可向地表生態補水1.2億噸,相當于8個西湖總水量,助力京津冀筑牢綠色發展生態屏障。
津沽污水處理廠不僅能為城市發展保駕護航,更是生態環境保護的有力支撐,廠區總體綠化率超過45%,真正實現了與環境和諧共生。在建設過程中,項目根據當地獨特的水文、水土等特點,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其中,實現了節約用地和綠色發展。
綠色不僅是生態顏色,更是發展方式的象征,從“拆舊建新”的傳統更新,到“留綠護綠”的有機更新,中國能建路橋公司始終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城市更新全過程,實現城市生態、社會、經濟的有機統一和高質量發展,讓城市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園。
以“綠色+韌性”筑牢城市根基,繪就生態宜居新畫卷
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環,“口袋公園”以其建設靈活性強,通過對城市閑置“邊角地”等微空間的合理改造與有效利用,既為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交流互動的場所,也破解了城市更新中的諸多難題。
今年5月,由中國能建路橋公司承建的天津市和平區一批“口袋公園”陸續建成開放,為市民打造了觸手可及的綠色休閑空間。
在和平區成都道與貴州路交口,六岔路口車水馬龍,路口昆明路一側,一塊“留白”的三角地帶,在綠樹繁花的掩映下顯得格外靜謐,這里就是和平區文明交通主題口袋公園。
醒目的“文明交通主題口袋公園”標識、巨大的交通文化墻、色彩鮮明的宣傳牌、能動手的兒童互動裝置、能合影打卡的卡通交警立牌……站在成都道與昆明路交口,一眼就能看到路口南側的文明交通主題口袋公園,這處小而美的空間,藏著滿滿的驚喜,主打一個“交通范兒”。
在這里,交管和平支隊不定期聯合昆明路小學開展交通安全實踐課,通過“場景沉浸+互動參與”的創新模式,為校園安全教育注入全新活力。
在成都道與西安道交口,占地約700平方米的“口袋公園”,通過“小而精”的設計理念,將街角閑置空間轉化為兼具生態景觀與便民功能的城市微空間。
位于解放北路的綠園“口袋公園”依托百年歷史建筑群背景,利用原有綠化種植池,保留長勢良好的法桐作為遮蔭和景觀骨架,以黃楊綠籬勾邊,內部種植花灌木、組球植物、造型植物以及花卉,并設置智能公共廁所、成品坐凳、垃圾桶等園林設施,在樹蔭下構建可供游客駐足休閑的開放式街角公園,營造融合自然主義美學與實用功能的小尺度歐式城市休閑空間。
口袋公園不僅提升了城市顏值,更提升了城市生態環境品質和人文環境品質。從“見縫插綠”到“共享開放”,中國能建路橋公司深度參與天津城市綠化的提檔升級。這些星羅棋布的口袋公園和環境優美的開放綠地,不僅是城市的生態底色,更是市民的幸福坐標。
教育醫療領域的“微更新”更見匠心。
中國能建路橋公司承建的漢陽道中學地鐵上蓋項目是天津市“十項行動”中城市更新與教育強基的重點民生工程,也是天津市首個“教育+軌交”融合項目,項目創新地將教育設施建設與軌道交通開發相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城市空間的利用效率。屆時,校園教室數量將實現“裂變式”增長,優質學位供給量實現“指數級”突破,將有效緩解和平區長期以來教育資源緊張的局面,為更多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機會。
紅橋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始建于1984年,隨著區域人口結構變化和醫療服務需求升級,舊址逐漸暴露出多重發展瓶頸,成為制約區域婦幼健康服務供給的關鍵因素。
2025年3月,由中國能建路橋公司承建的紅橋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新址正式運行,新院區總建筑面積約4700平方米,較老址從面積、空間布局以及交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提升。
紅橋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遷址新建工程,是天津市通過城市更新破解老城區公共服務短板的一次創新實踐。項目從選址規劃、環境治理、功能重構到綠色運營的全過程,體現了“人民城市”的核心理念。這種改變不僅提升了就醫體驗,更體現了城市發展從“規模擴張”向“品質提升”的轉型。當城市更新項目能夠真正關注人的需求、尊重人的體驗、服務人的發展,便能在鋼筋水泥之外賦予城市更深厚的民生溫度與可持續的發展動力。
從五大道的青磚黛瓦到和平區的煙火巷陌,從海綿城市的生態智慧到排澇通道的韌性守護,中國能建路橋公司以一項項精品工程詮釋了“人民城市”的深刻內涵。未來,中國能建將繼續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引,以創新驅動發展,以品質鑄就經典,為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貢獻力量!